查看原文
其他

译事 | 英语专业该不该关停?14位语言界大咖有话说

Yee君 译·世界 2021-03-17

作为智库型研究与资讯平台,译世界【官方微信号译·世界(YEEWORLD)】推出“译事”栏目,聚焦全球语言服务行业,以专业的视角、前沿的眼光,通过双语译介、原创策划等多种形式,评述行业现象、观察业态发展,欢迎关注!本期为第四十三期。


最近,“英语专业是否要裁撤关停”引发了热议。Yee君于12月10日推出的文章 热议 | 天啦噜,英语专业要关停?!你说,英专到底鸡肋不鸡肋? 也有很多粉丝留言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个话题,业内大咖有哪些想法呢?在本期译事中,Yee君采访了14位行业大咖,赶快来看看吧~~


冯志伟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NLPCC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奥地利维斯特奖获得者

最近了解到在201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的申报中,有的院校的英语专业被撤销,英语专业面临困境,我很为英语专业的前景担心。


我不主张随便撤销英语专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言在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一种具有很强的国际化色彩的语言,怎么能够随便撤销呢?


目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确实存在不少困难。只懂英语但缺少专业知识的毕业生,与那些学习专业而且也懂英语的毕业生比较起来,确实缺少竞争力。我觉得,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最好也学一些专业知识,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第一,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学习一些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学习编程,更新自己的知识,那么,他们就可以从事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方面的工作。业内有人说过,"在人工智能领域,懂语言者得天下"。既懂英语又懂计算机的人在人工智能中是大有可为的。


第二,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学习一些经济或管理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从事经济或管理方面的工作,由于英语好,有语言优势,也是会受到欢迎的。


第三,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知识,用英语从事汉语国际教学的工作。


第四,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学习一些理工科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复合型的人才,从事专业技术文献的翻译。


总之,英语专业应当针对新时代的需要,把英语与专业结合起来,一定能走出困境。




秦潞山

 澳大利亚勋章获得者(OAM)

蒙纳士大学院士

NAATI特级翻译

关于国内英语专业是否应该关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国内以前相当多的学校是没有英语专业的,当然一部分综合院校、大的专科性学校、专业性院校也有开设英语专业,有的是师范类,后来陆续有更多的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当时开设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或国家需要翻译或英语方面的人才。


这其实体现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原来计划经济时有这个需求,所以安排一些大学开设英语专业,因为有些学校是包分配的。二是因为市场经济地区在外贸等领域有这样的需求,需要英语方面的专业人士。


而到了现在,有些学校的英语专业关闭,说明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大了,这很正常。换句话说,许多院校的学生英文能力不错,比如考取了各种英语专业等级证书。二是因为有相当多的学生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留学,他们学成回国后也满足了市场对英文的部分需求。再就是各种翻译机的出现对我们这个行业也有冲击,比如AI和各种翻译软件的出现,很多低需求的就不再需要英语专业的人才。


以前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专治文学方面的研究,总会让人觉得是万金油,在哪里都可以用得上。而现在学英语或英语语言文学的人只能是去语言文学方面,但现在我们相关专业的市场比较需要的是翻译人才或是机械等专业领域的英语人才。所以,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这个专业自然就会关掉。


因此,我的看法是,英语专业关闭是正常现象。不能说因为已经开了十年二十年,现在关了就不对了,因为专业开设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大学没有义务一直养着学生。国外也是这样的,很多学科原来没有,后来开了几十年关掉了,也很正常,这反映出时代在发展、在进步。


曹建新

南京大学教授

国内著名实战型翻译家,同传/交传逾千场,译著44部,六次担任省级和国家级口译大赛评委会主席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无论文科大学还是理工科大学,安排英语课,是必须的。

然而,应有区分:文科大学,英语
(专业)系,必须要有。理工科大学,则不必设立英语(专业)系,而只需把英语教学单位,定位在公共课则可。


一带一路,首先靠的是语言沟通,语言先行的内涵,实为翻译先行。因此,英专的课程设置上,要以听力训练、口语训练、笔译训练、口译训练为主,而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这两方面的教学为辅。

   

胡壮麟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研究领域为语言学、外语教育、语言政策

这个问题应该由人事部和教育部回答。我个人看法,可能是根据市场需求局部调整。再进一步说,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体现。就市场因素来说,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所下降,但这个调整不是由某个高校自己决定的,而是自上而下由政府部门决定的。不论是政府,还是学校自己,可以进一步调查、研究和判断原来的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如何调整?例如,我认为从1952年决定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后来分语言和文学两个方向,是否可以增加翻译方向,文化方向等。


王继辉

美国普渡大学英语系博士,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博导。曾任2010年至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编写研究组组长

应将英语专业和现在国内大学中的英语系稍做区分,英语系可负责其他专业的语言技能教学,英语专业则以研究为主导,前者不可取消,各学校都需要,而后者当视学校情况而取舍,大可不必毎所学校都设置。


顾小放

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当下外语专业裁撤关停存在一定的现实因素,由于很多80后上大学的孩子过早地实行了文理分科,理科的孩子想拾起文科学语言往往比较容易,但是文科的孩子就业后想重拾起理科专业为工作所用往往是很困难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外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不成正比,导致学文科的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之后,很难胜任科技类单位的工作。
 
其次,各院校的外语专业定位存在一定偏差,特别是专业类院校的外语专业,是部分导致外语人才用人市场小才拥挤、大才难觅现状的原因,如,专业类的学校,就应该把英语作为基础课,可考虑在本科后期加强专业外语的教授,例如农业大学就教农业外语,科技大学就教科技外语,这样培养专业型的外语人才。而不是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笼统地去教外国文学。对于专业单位,更希望在专业院校招到专业成绩好,同时外语成绩也好的复合型人才。至于外语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外语专业,则应是职业外语人才或是职业翻译的摇篮。


朱振武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导,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出版译著30多种

“外语”专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首先是对这个专业的全名不清楚,不知道这个专业的全称是“外国语言文学”,绝大多数人都名实未明,认为这个专业就是学一门外语,不知道这个专业可以同中文专业一样底蕴深厚、涉略广泛、关注深远,可以做出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和贡献的!


这首先是非外语人都这么认为,尤其是理工科出身的人。他们认为他们也会英语,不知道他们也会英语,是不能与英语语言文学系出身的人相提并论的,就像他们也会中文,是不能同中文系也就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出身的人相提并论的一样!


其次是外语人自身因素使然。前些年外语人凭借外语优势打工、上课等赚了点小钱,就把自己当成单纯外语人了,忘记自己的专业的全称和实质了,忘记自己不是只掌握一般技能的人了!外语人滋润了一些年后才发现自己这些年为了蝇头微利不读书,不进取,不努力,在一些地方特别是高校已经成了边缘人或底层人或累赘,这才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但悔之有些晚了!


“外语”专业到底要否维系下去,只要你弄清外语专业的全称和培养旨归,答案自然就有了!一百多年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到当下新时代,哪一项离开过“外语”!更不用说在当下和未来跨文化语境下和全球视野下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的强国之需!


武波

外交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北京教育考试院高考英语科目考试改革专家组专家

我谈三点意见。首先,物极必反。当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起英语专业时,某些院校师资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社会反馈信息差等等问题自然会暴露出来。从优胜劣汰角度看,关停裁撤一部分不合格英语专业,符合业界整体利益,这就象农民给庄稼间苗,是为了庄稼整体更好地成长。其次,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要求我们的高等院校培养出大批具备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国际化通才,英语专业的前景恰恰是无限广阔的。第三,如何办好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必须站在实现“中国梦”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探讨,这首先要求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英语专业教师做到学贯中西,而这一点,就我的观察,是相当薄弱的。总之,目前大规模裁撤关停英语专业是不明智的短视行为。


夏倩

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系口笔译讲师。专注口译教学,担任国内多家大学MTI专业校外导师。签约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独家同声传译,并为超过500场国际会议担任同声传译

其实,我也收到家长质疑了……


网上沸沸扬扬,对于英语专业,后悔也好,质问也罢,虽然关注,除了偶然引用,适度评论之外,似乎也就这样了。 可是,当自己的学生家长直接质疑孩子"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学习英语专业"后,我可能坐不住了。


学习外语(EFL)-英语学习(ELL)-英语研究(English Studies):这可能是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学习英语"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名称和实质。所以, 如果大学英语专业混淆了专业的本质,沦为英语学习,甚或学习外语,那家长、学生确实应该质疑。


但如果是和中文专业类似,进行专业的语言及相关研究, 这样的英语专业当然是大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设置。所以, 如果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仍将学习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作为主修课程, 当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等同于或类似于校外语言培训机构的功能,相信质疑声会越来越大,英语专业的招生压力应会越来越大。


而当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中的英语专业主要任务为进行内涵丰富的英语研究,包括跨文化研究、英语经典名著研究、语言学、翻译研究等时,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英语专业的存在是无法改变的。当然,外语学院/英语系更应设立于以语言为专业特色的院校更为合理。而在如以理工类学科为特色的院校中,似乎在本科阶段开设专业英语更符合其招生特色。


最后, 我想说的是,在这个烦躁的世界,我想引用Benjamin Disraeli 的一句名言:The university is "a place of light, of liberty and of learning."


 俞敬松

2005.8 开始任职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负责创建语言信息工程系,并随后任教至今,任职副系主任,副教授

英语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背景,有自己的学术研究价值,空谈取消关停,似乎没有道理。至少我们的研究深深的依赖于语言研究的多个领域的成果。


但是,目前的英语专业建设确实有自己太多的问题,从门外看,大抵无外乎人力资源过多的投注于四六级学习,而四六级考试确实问题太多,离现实太远。据某个学校的教学督导员告知,太多的英语公共课教师10多年没改过讲义了,因为没有任何动力去做。而非母语教师要教好外语,其需要的水准,又需要教师达到其多数人无法领悟和企及的高度。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写作课。于是拿一些所谓的写作教学平台来凑合,就成了很多学校"教改"和"与时俱进的"政绩,包括四六级、考研作文,学生背高分句型,写套话就可以拿高分,但在雅思考试上栽了跟头,其实和英语教师本身水平有限直接相关。 


英语教育的普及很可能会让普通大学英语教学失去理由。现在的2年级小学生,阅读的英语书籍的词汇量和句式难度很可能已经达到和超过我们当年初中毕业的水准。这并不奇怪,看看解放前,中国的知名中学和大学生的英语阅读和演讲的水准,我们这一代其实是要脸红的,我们的下一代不过是重新追上来罢了。但是这就直接决定了大学英语系、大学英语教育的走向和规范。 


英语系的转型、英语教育的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学术英语才是大学应该做的,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要知道,即使是娱乐,英语世界的资讯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可以有效的弥补汉语世界信息量的不足。我们做研究,如果是真有价值的工作,谁不是第一选择是发英语论文呢?我们的学生不应该也能自由的阅读和写作吗? 其次,则是学术研究,我们真的需要提高所有专业的学术研究水平,打开思想的禁锢,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打开新的研究领域,提升我们的研究水平。让英语言研究,既要能与外国大学的英语系的研究水准和范围相提并论,也要注重包括翻译教学、ESP英语、二外习得这些专属于我们自己需要突破的地方,切实提升学以致用的水平和能力。   


 张立新

全国法律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律英语研究与测试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国际战略人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英语专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好像其它专业也有同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前几年扩招导致几乎所有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大家一哄而上,英语专业泛滥,水平参差不一。另一方面,各个院校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问题上也存在盲区。因此英语专业确实需要整顿,不能急功近利,关停个别学校的英语专业其实是一个理性的回归,但是也不至于引起恐慌。个人认为,对于英语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应该持有乐观的态度。英语专业设置还是必要的,英语专业不仅是对于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而更重的是通过英语专业的教育和学习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更好地面对社会和人生。因此其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解决。


 邹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基础英语及翻译技术课程。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广东省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广州翻译协会副秘书长、专家会员

关于英语专业发展的问题有三类观点:一是全民英语提高论,即国民英语已达到一定水平,没有必要开设专业专门培养;二是人工智能威胁论,即机器已能产出高质量语言产品,英语专业人才不再具备优势;三是教学水平不齐论,即英语专业建设重复跟风和盲目模仿,人才缺乏特色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这三类观点的思考在于:其一,全民英语水平缺乏真实有效的测评,是否真的达到不用专门培养的程度,还有待考察;其二,语言使用涉及无穷且复杂的文化、历史与社会问题,这些人工智能短时间内无法企及;其三,不能因英语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否定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问题不在于开不开设英语专业,而在于需要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与淘汰机制。 


关于英语专业发展的对策也有三类观点:一是复合型人才培养,即英语专业加其他专业联合培养;二是复语人才培养,即英语加其他语种联合培养;三是专门用途语言人才培养,即面向特定领域(如商务、法律、医药等)的语言使用问题培养专门人才。 


关于这三类对策的思考在于:其一,目前复合型人才培养多为外语专业推动,得到非外语专业的支持力度有限,缘于对理工科专业的一知半解,单从外语专业出发设计的培养方案,其实施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其二,目前复语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其培养效果、社会反馈和发展前景还有待考察,尚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其三,目前专门用途语言人才培养往往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混为一谈,二者出发点一致,但落脚点不同,基本概念有待澄清。 


由上可知,当前社会对英语专业发展存在理念认识上的误区与分歧,亟需学界主动介入并深入探讨;同时当前外语学界并非无所作为,也在尝试对英语专业进行改革,但缘于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探索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社会更多理解和支持。 作为结语,语言人才培养不能只看到其“实用”的一面,更应当意识到外语教师通过语言、文学和文化的教育,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正如同我们虽然有了每秒万亿次运算的计算机,但还是需要教授学生“1+1=2”一样。我们不需要放弃,我们需要的是做得更好。


 曹瑞斓

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外文学会翻译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长期以来,关于英语专业就有是否应该存在的争论,近期,这种争论有更加激烈的趋势。在这里,我想拿人的手指头来打个比方。


英语专业的诞生和发展是应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应中国4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大量懂英语、能够开展国际交流人才的需求而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历史时期,“英语专业是什么?需要有英语专业吗?……”,那些都不是老百姓的菜。


眼前,社会在日趋开放,虽然手机霸占了人们太多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但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文字交流特别密切却是不争的事实。历史告诉我们,英语专业现在依然有必要存在。英语专业就好比我们手上的某根手指头,它的存在是历史的选择。在语言类高校,它可能是大拇指;在理工类高校,它可能是小拇指。在存在大拇指英语专业的时代,小拇指英语专业也得存在。不然,小拇指英语专业所在的高校如何留住高水平的英语师资,那些高校学生的国际语言交流能力靠谁来培养?


在小拇指英语专业有必要存在的前提之下,小拇指英语专业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小拇指通常是5个手指头里最不突显也最不灵活的那个。要缓解或者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牢记自己是整只手上的一根指头,手在哪里自己就在哪里,围绕所在高校各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做好服务,这其实是英语专业与生俱来的大格局、大理想;其次,还要发展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的专业特色,才能让这个小拇指不同于别家的小拇指,让人念念不忘,吸引并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更好成长成才,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曹新宇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翻译史、外语教学

英语专业本质上属于人文学科,旨在培养全人,而不是某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国家战略的演进与转型,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与变化,赋予了英语专业太多的责任和任务。虽然近年来,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重语言技能,轻语言知识;重语言能力,轻创新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等问题,但是不能否认英语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外事、外贸、教育、翻译等领域的人才。英语专业在努力完成国家、社会和市场赋予的任务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寻求发展。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关停并转本是正常之事,留存下来的则自有其独特之处。


哪位业界大咖的观点戳中了你?欢迎点击“写留言”发表你的看法~~


注意啦,好消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号内搜”,获取链接,可以快捷搜索“译·世界”号内任意信息~

推荐阅读

热议 | 天啦噜,英语专业要关停?!你说,英专到底鸡肋不鸡肋?

热议 | 担心AI翻译抢饭碗 英语系新生入学两天想退学 你怎么看?

译事 | 英语系新生惧怕机翻欲退学 15位语言界大咖有话说

译事 | 过去几个月,美国口译行业都经历了啥?

译事 | BBC手语翻译红遍欧洲 网友:不说话也知道她想表达啥【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